这里说的“上帝”,可不是《圣经》中的神,而是被商家尊称为“上帝”的顾客。
我姑且自诩为“上帝”,讲述几次印象深刻的“奇遇”。
一次,我与同事去京城公干,顺带拜访一位在京工作的朋友,朋友热情挽留,安排在一家胶东风味的餐厅宴请我们。在雅致温馨的包间,朋友接过服务员双手递来的菜谱开始点菜,菜品自然少不了胶东人喜爱的海鲜之类,末了,朋友问了一句:“有没有海鲜疙瘩汤?“服务员谦恭地回答:“对不起先生,没有。”
朋友不无遗憾地随口念叨:“上次在一家饭店吃过,挺过瘾!”服务员似乎很好奇,接着问:“哪家饭店做得这么让您满意?”
朋友回答:“在×x街上的××餐馆。”
菜一道一道地上桌,很精致,地道的胶东鲁菜风味。菜品全部上齐后,服务员又端来了用青花瓷盆盛的疙瘩汤,分别给每位盛大家愣证了,没点这汤啊!
朋友一边说尝尝,一边带头舀了一勺品下去。接着,他勺子停在了半空中,一脸惊讶地问:“你们店也会做啊?就是这个味道!”
服务员微笑着说:“先生,这不是我们店做的。是去您说的那个店专门为你们请听罢,朋友连声道谢,大家也频频称赞服务员的用心,喝着碗里的疙瘩汤感觉更加鲜美可口了。宴毕,去吧台埋单,朋友看了账单准备付款时,发现少算了一份疙瘩汤,于是提醒收银员。这时,餐厅经理走过来,笑容可掬地说:“先生,感谢您提供了这么好的信息,我们外采了两份,一份是送您的,另一份我们留下学习研发,下次您再来就能喝上我家自己做的了。”
众人听了既感动,又赞叹:说者无心、听者有意,从服务员到店家竟能如此用心、专业,生意怎会不好呢!
有一年,与妻到欧洲G国探亲旅游,免不了要去商场。西方发达国家的商场并不比我们国家的豪气,服务员的态度比不上国内热情,鲜能听到“来有迎声,走有送声”和主动推荐商品的声音。这也许是东西方营商文化的差异吧。
期间,有两次购物却令我印象颇深。
一次是我同妻去商场的化妆品柜台想买两套品牌化妆品回国送朋友。妻是行家,挑选了大大小小各式各样化妆品放在柜台上,想让店员平均分开打两个包。
由于语言不通,只能用手势费劲地比划解释把台上的化妆品分成两份。店员却给分成了四份。我们不解地合成两份,她又执意分成四份。反复几次,肢体语言已无法解释清楚了。
最后,服务员把我们要买的化妆品留出一份,其它三份统统放回了货架上。我更加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。看始终解释不清楚,店员显得很无奈。
我们决定等等,看能否碰到懂汉语和G国语言的顾客帮助翻译一下。问了几个亚裔面孔的人,终于碰到一位先生可为我们做翻译。原来店员的意思是,商场卖化妆品是有赠品的,我们买的这些化妆品可以分成四份,分别付款,按规定可以送四份赠品。如果分成两份,只能送两份赠品。
我与妻这才恍然大悟,心想这老外真是“实心眼”,明知我们不清楚还有赠品,不送或少送几份又有何妨?再看店员,见我们终于弄明白,已兴奋地取出四份精美的赠品打着包装,那笑逐颤开的样子至今仍另一次,我们在朋友的陪同下逛商场,有懂G国语言的朋友做翻译。在一家商场,我对一双运动鞋很感兴趣,但标价颇高,且商场不接受讨价还价。
妻子见我喜欢,马上就要付款给我买下。这时,店员上前主动说:“四天后是复活节,这种鞋会有折扣。如果时间允许,你们可以四天以后再来买。或者先按现价付款,四天以后商场负责寄送,余款会退回银行卡上。“我们喜出望外,采纳了店员的建议。五天后,我顺利收到了打七折的鞋和余款。
这几位商家的做法每每令我迁思回虑,感触良多,至今难忘,现实生活中,真心把消费者当“上帝”的商家实在凤毛麟角。“买的没有卖的精”这句话,似乎更能引起大众的共鸣。从这个角度来说,我上面的几次经历,确实堪称“奇遇”了。
我不禁又联想到邓小平同志为无國荣氏故居题写的一块匾额,上有铁画银钩的三个大字:戒欺室。言简意赅,道破经商之道。诚则立,欺则毁“诚心、诚信、诚实”是经商的永恒法则,唯此才可能真正赢得“上帝”的眷顾。
山东省城市服务技师学院www.zgprxf.com 村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