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起我与石的渊源,应该从儿时玩过的一种可替代粉笔的“画石”说起。后来方知,所谓的“画石”应为“滑石”,是我们当地一种硬度较软的石材。我因对滑石的挚爱而爱屋及乌,迷上身边各类有趣的石头,这应算是我最初的石缘吧!
成年后,走南闯北,有幸接触到更多种类的石头,便不止一次地痴想:倘有一处场馆可尽览天下奇石,岂非爱石者的一大事遂人愿。2007年,有着“藏石甲神州”美誉的奇石博物馆在我的家乡栖霞建成,就场馆面积、藏石品种和数量而言,其规模堪称国内之最。
石是山川之子。地处胶东半岛腹地的山城栖霞,多为丘陵地形,有“胶东屋脊”之称。有山必有石,无石哪有山?山得石而灵,人得石而乐。奇石博物馆建于此地,实属冥冥之中最浪漫的相遇!
避开旅游旺季的赏石人潮,择一宁静闲暇的周末,怀揣无比的期待,我推开了栖霞市奇石博物馆厚重的大门。
仿佛穿越了时光的隧道,又像冥冥中的久别重逢,置身一楼展厅举目环顾的一刹那,我便被迎面而来的自然力所震撼。映入眼帘的琳琅奇石,无一不聚集着沧海桑田的奇妙变幻,充溢着穿越时空的无限神秘,使人充满奇异遐想的同时,又莫名心生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这里是石的国度,有生命最初的呐喊。象征爱情的菊花石,青底白花,姿态妖娆,用千年如一日的绽放来定格永恒与不朽;富含多种微量元素,可消炎养颜的陕西田天因唐代诗人李商隐的“沧海月明珠有泪,蓝田日暖玉生烟”而成就千古美名;产自台湾的古董石珍珠岩,因形成于一亿三千五百万年前且颜值极高,令参观考察的洋专家叹为观止。此外,状如牡丹,因储量极其稀少而被列为世界珍稀石种的洛阳牡丹石;见证地球演化、亦木亦石的木化石;玲珑多孔集天地精华于一身的灵璧石;会长大的钟乳石……以不同的方式诉说着天地间最初最难能可贵的是,馆内藏石除根据石头量身打造的各类精致底座外,所有奇石的造型、颜色、光泽均出自天然,未经任何人为的雕琢与修饰。也正因为此,才使得经历漫长岁月沉淀的奇石,极大程度地保留了原有的自然属性,于无形中汇聚成一盼直走心灵的磅礴力量,在人与石的惊鸿一瞥间一眼万年人为石而来,石为人而生。这既不是幸福生活衍生之下的矫情,也非闲来无事的附庸风雅。赏石文化早在先秦时期就已有相关记载,这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,更是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精神的内涵所在。从赏石文化发起人黄帝,到隋唐时代众多文人墨客将“小而奇巧者”作为案头清供,以诗文颂之,从而使赏石文化更具人文色彩。
所谓“有缘千里来相会”,人寻石,石一样也在寻人。展厅一角的那尊名曰“霞光”的水冲石,不正是我与石之间缘分的解读吗?它体态娇小,默立一隅,却依然可以吸引我的目光穿越石林、甚至略过展厅正中号称镇馆之宝的灵璧巨石,与其一见如故。它形体端庄,面形如画,绚丽的色彩涟猗般汤漾廾来,酷似喷薄而出的霞光。瑞彩千条之下,既具山外有山的辽远,也有旭日初升的辉煌。
“日晓辄有丹霞流宕,照耀城头,霞光万道”,这不正应了栖霞市的得名来历吗?
念头闪过,眼前的“霞光”更是莫名地亲切起来:眼前这精美绝伦的缩略版图不正是我朝夕生活的果都小城吗?青砖灰瓦的牟氏庄园,碧波浩渺的长春湖,庄严典雅的太虚宫,漫山遍野的红苹果……我久久地凝望着它.沉醉其中。
“花如解语还多事,石不能言最可人。”于爱石者而言,奇石博物馆不仅是一处场馆,更是一方心灵的憩园。一切都在以远古的浩瀚来提醒人类的渺小,什么功名利禄、丰功伟绩,在造物主面前不过是沧海一粟、过眼云烟。驻足于此,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任奇石的灵性直达灵魂深处,以最初的感动与奇石对话。如此,来奇石博物馆便不仅仅是一种滋验田真一种“天地与我并生,万物与我为一”的超然享受。因为在这里奇石不再是单纯的石头.而是自然神奇的写照。
山东省城市服务技师学院西餐学院 徐春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