吉祥的葫芦

发布时间:2022-07-22 08:14:40  点击量:151

      在中国文化中,葫芦是用来作为盛器的,也用来表达福禄的意思,它是一种吉祥的物件。
      早年没觉得葫芦多神奇。只知它可以做瓢,盛东西,内里的瓤叫葫芦肉,煮熟了.掏出来,水里浸一浸,炒吃,绵艮艮的,有股清香。喜人的葫芦籽白净、饱满,仁儿个大,晾干了,不管生吃还是炒熟了吃,香而实在,有吃头。不讨,大人们惯常不让我们生吃,说是吃了生的,要长葫芦大牙,我们只好乖乖地等着炒熟了吃。后来知道,能长个葙芦牙,在古人眼里也是美人的标志。

      《诗经·卫风》里写齐侯女儿的美:手如柔荑,肤如凝脂,领如蝤蛴,齿如瓠犀。说是手如春荑很柔嫩,肤像凝脂多白润,颈似蝤蛴真优美,齿若瓠子最齐整。诗中所说的“瓠”,也叫“瓠子”,便是如今所说的葫芦。这就有讲究了,葫芦籽不管生吃还是煮熟了,尽管吃去。

      葫芦耐活,只要把种子丢进泥里,准会冒出芽儿,变成苗儿后不间断地伸张,爬满地,小葫芦一个个在叶子间膨大起来。农家喜欢在院墙边种葫芦,宽敞地方,给它搭个架子,吊起葫芦,如此葫芦没有碰蹭,光滑圆范,好做合格的瓢,即便用作葫芦头,也不是丑陋的。没地场,那就让它顺墙爬,省了搭架子的工夫。

      葫芦上了墙,除了大小有别,一个模样地挂在墙头。母亲见看了,会念嘟~句,种葫芦爬墙,养女像娘。我问,啥意思?母亲说,自古母女如葫芦那样相似、泼皮,究竟含着啥意思,谁知道?看过许多研究葫芦的文章,从形状和生长习性上考究,引经据典,有说法是葫芦寓意女性生殖,让我多了对葫芦的膜拜和崇敬。

      葫芦长到人秋,如大肚汉光了身子,吊在空里晒太阳。我放学归来,搂抱一番,推几把,它晃晃悠悠很自在;敲它几锤,嘭嘭响,它这是发出抗议。葫芦叶子干黄了,茎蔓失了水分,葫芦便好熟了。

      母亲会拿针朝着葫芦的肚子攮一攮,针头不进,葫芦壁厚实,成了。针头攮得,熟了,摘下来,圆滑的做瓢。用锯打中间分两半,放锅里煮,经过大煮的葫芦,做出的瓢不变形,耐用,摔到地上,一般不裂。葫芦外表有一层包浆,晶莹光洁,锯葫芦,眼得精,瞄得准,手要稳,下锯快捷,方能从中间剖开,否则,企了,大一小,不美。古代把一个瓠子剖成两个瓢,新郎新娘各拿一个饮酒,称为卺饮(香jin:古代举行婚礼时用作酒器的瓢)。这葫芦也是喜庆的神物。那些不适宜做瓢的,囫囵煮熟了,做葫芦头,在把的下方,只留一个拳头大的洞,掏出葫芦肉,晾干了,好藏高贵东西,它不返潮,耐贮藏。记得爷爷小屋里东墙挂着两个葫芦头,一个装花生米,一个装小点心。

      他高兴时,会从里面倒一把花生米犒赏我。葫芦头装满水,上山下地,顶个水壶。见过农家门上常拴个葫芦,邪气入侵,葫芦张了大肚,尽数吸纳。葫芦不但如把门的钟馗,辟邪除灾,而且它和“福禄”谐音,有长寿之意。“葫芦虽小藏天地,伴我云云万里身。收起鬼神窥不见,用时能与物为春。”(宋·陆游《刘道士赠小葫芦》)

      街坊三爷爷看牛,腰里挂一个葫芦头,捉了蚂炸放进去,每到傍晚,听着一阵梆子声后,跑到他面前,便听到了葫芦头里蚂蚱的动响。三爷爷喜欢捉蚂蚱,可不愿吃,见了我们,会高举起葫芦头,让我们喊他一声,他便笑眯眯地递给我们。回家倒出蚂蚱,把葫芦头还给三爷爷。母亲把蚂蚱头揪掉,抽出肚子里的脏物,油炸了香满屋。伏天里,我们去水库里学游泳,背两个拴一起的葫芦头,跳进水里,尽管扑棱不用怕水深。曾经幻想,来了洪水,哪里不用跑,抱一个大葫芦头足矣。后来读诗经里的句子:匏有苦叶,济有深涉。“匏”也为葫芦的变种,意思是枯叶葫芦绑腰上,不怕济河大水涨。看来,我的幻想竟有葫芦头外面染色,可以画神态各异活灵活现的脸谱,扭秧歌踩高跷戴上,喜怒哀乐的表情尽在脸上。有的村人种了丫丫葫芦专供挫设观常手巧的,在上面雕刻花草虫鱼鸟兽、山水云雨。

      一些打猎的,将掏空的丫丫葫芦装枪药,挂在屁股上,很有范儿。多年后,看儿童动画片《葫芦娃》,对葫芦肃然起敬了。各路有道行的大仙们,平生葫芦随身,既做有用的物件,也当御敌的宝物。《封神演义》里的鸿钧葫芦、金葫芦、紫金葫芦等八个葫芦法器,神妙莫测,令人望而生畏;《西游记》里金角大王偷了太上老君的宝葫芦,竟可以装了齐天大圣;宋张继先有词:“藏得乾坤,此理谁人会。腰间带。臣今偏爱。胜挂金鱼袋。”济公的腰挂葫芦装了喝不完的美酒,不见他吃饭,凭着酒葫芦和一把扇子行走江湖,济世苍生。

      看来,真不可小觑葫芦也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牟民